以攻坚行动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林草“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二
发布日期:
2024-01-15 10:22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当前是生态保护修复提质量上水平的关键期,是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2023年,林草战线全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攻坚行动,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全面推进森林质量效益精准提升。山西永和县沿黄三北防护林工程(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 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1978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大规模治理风沙、改善生态的先河。46年来,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推动下,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增至13.84%,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彻底改变,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发出了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 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这半年多以来,各地各部门集中力量,聚焦重点,扎实开展工作。 ——建立协调机制、实行专班作战。国务院成立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国家林草局闻令而动,举全局之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第一时间组建三北工程攻坚战工作专班,专班召开6次全体会议、23次专题会。制定“1+N+X”工作方案,明确攻坚行动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作战。内蒙古、辽宁、宁夏、甘肃、新疆等13省区均通过召开省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完善机制、制定规划等,全方位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行动。 ——坚持分区实施、开展现场攻坚。国家林草局坚持现场会商、挂图作战、督促指导,先后在辽宁彰武、内蒙古磴口和甘肃民勤召开3次现场推进会,分别启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标志着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等省区召开项目推进会,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 ——深入调研指导、强化政策保障。围绕用钱、用水等重大问题,国家林草局多次深入三北工程一线开展专题调研,与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完善支持保障政策,设立三北工程专项资金。组织3轮39个调研组深入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线进行政策宣讲、调查研究和工作对接,研究解决规划范围、建设内容、资金政策、生态用水、科技支撑等340个问题。以线上答疑会形式,答复各地集中反映的一批问题。 ——加强项目规划、提升科技支撑。形成了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完成了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六期规划编制。谋划布局68个重点项目,其中三大标志性战役区328个县安排重点项目35个,已开工项目22个,完成造林种草600多万亩。实施三北工程科技支撑七大行动,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研究、重点成果遴选、技术推广演示,在三北工程区统筹布局93个生态站。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中国林科院派出15个科技特派队,到基层蹲点,推进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三北工程攻坚战。 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内蒙古是主阵地。自治区制定“一规划、三方案”,召开4次启动会。赤峰市翁牛特旗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发动农牧民群众以沙地、资金、投工、机械等入股方式自愿就近参与治沙,通过有偿劳动让农牧民变为治沙主角;阿拉善盟规划实施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七大战役”,到2030年将完成任务1660万亩…… 方向目标已锚定,真抓实干正当时。在三大标志性战役作战区,林草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河北雄安新区推进科学绿化,建设“千年秀林” (姚伟强 摄) 科学绿化是生态保护修复攻坚行动的主基调。2023年,造林种草、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修复全面推进,科学绿化步伐坚实而有力。 这一年,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启动实施96个“双重”工程项目,支持25个地市实施第三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组织实施16个珍稀林木培育项目。全年完成造林5997万亩,种草改良6568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 这一年,绿化空间更加精准。完成全国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评估确定未来造林绿化空间2.3亿亩,组织开展退化林本底评估工作,形成全国退化林本底矢量数据库。造林绿化、种草改良、防沙治沙等国土绿化任务全面实现落地上图,审定下达2023年带图斑造林计划任务5987.68万亩、审核入库2022年造林面积6304.18万亩。 这一年,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辽宁、宁夏、河南、山东、重庆、四川6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印发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内蒙古、西藏、青海3省区启动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布实施新版《造林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制订印发退化林修复、乡村绿化、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等技术规程。组织开展国土绿化质量评价,完成黄河流域林草植被适宜性评价、林水关系研究,夯实科学绿化理论支撑。 这一年,城乡绿化美化成果惠及全民。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19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覆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年前的39.22%提高到现在的42.69%。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大力实施乡村“四旁”绿化,完成“四旁”植树3亿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01%…… 义务植树持续深入开展,以全民行动推进国土绿化。近年来,全民义务植树形式不断创新,建成全国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一张图”。全民义务植树网2017年正式上线以来,劳动尽责项目活动总数6246个、已结束6232个,捐资尽责项目活动总数255个、已结束166个。其中,中国石油“我为碳中和植棵树”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09万人次。 草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草畜平衡示范区管理试点、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种草改良落地上图不断推进。完成1.87万个草原样地综合监测任务、首批11个省区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工作,建成3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开展全国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全国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国家草原公园试点建设等。
湿地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8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14个、湿地生态保护补偿项目48个、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91个。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丰富了科学绿化的内涵。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显示,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508.19万株,以古树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万株、散生在广大城乡的有122.13万株,散生古树中树龄超500年的有6.82万株。 2023年,我国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建成了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开展“春风”专项行动,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先后举办“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第二届全国古树名木摄影大赛等,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有所提升。江西赣州定南县中塅村低质低效林经过改造展现绿色新貌 (勾颖供图) 生态保护修复,要重数量,更要提品质,注重数量质量并重、存量增量并举,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我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40年“双增长”,我国森林面积34.6亿亩,森林蓄积194.9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4.02%。同时,全国森林资源中,树龄相对年轻的中幼龄林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多,每公顷蓄积仅为全国森林蓄积平均值的2/3,提高中幼龄林蓄积和质量的空间、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林草生态建设已进入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并重的新阶段。扩面增绿要继续,提质增效是重点。近年来,我国把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上重要日程,作为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生态保护修复攻坚的重点行动。 2022年8月,国家林草局在河北承德召开弘扬塞罕坝精神座谈会,要求及时将国土绿化重点从注重增加面积转向面积与质量并重,并将工作重心向提高森林质量倾斜,着力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2023年,以精准抓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为重点,一系列工作全面展开。 ——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国有林场为主体建设一批示范模式林,打造全国先进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机制措施。 ——加强试点工作保障。出台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专家衔接机制,组建专家委员会,形成了由5位院士领衔、102位专家组成的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专家队伍,召开专家研讨会及座谈会、试点启动会和现场推进会。 ——落实试点单位和任务。在28个省份和6个森工集团确定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368个,安排任务271万亩。 ——总结推广试点模式。发布149个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模式。各地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建设示范模式林。江西省总结出人工杉木林大径材经营模式、闽楠天然次生林提质增量经营模式、杉阔混交林大径材经营模式等14个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模式。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打造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异龄复层林经营模式、白桦天然次生林目标树经营模式。浙江庆元县打造“杉木+楠木+林下经济”立体复层林经营模式、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模式。陕西宜川打造高密度人工油松林近自然经营模式。海南岛东林场打造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多功能经营模式。 精准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科学、精细化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正释放出巨大潜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实施生态攻坚,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壮举。今日之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