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浏览
河南三门峡:这位女林业人用自己的执着守护大山
发布日期: 2020-05-20 11:21
来源: 办公室

 

       翻开张玉君的履历,虽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辉煌灿烂的功勋,但她始终践行的绿色发展之路见证了林业人为城市林业发展、生态安全所做的点点滴滴,她用生命本色与党性,守护着一生挚爱的那片绿,将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大山。

微信图片_20200520090854.png

张玉君(右二)在讲解林木知识 受访者供图

“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也挺好的,因为我喜欢山林”

       “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也挺好的,因为我喜欢山林。”因为喜欢,所以无悔。1988年毕业的张玉君从河南洛阳林校走进了河南省三门峡市林业系统。32年来,她和这里的葱茏青山紧紧联系在一起。

       32年过去了,张玉君依旧穿梭在林场的各个角落。她是喜悦的,也是感激的。张玉君看着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绿地,植被爬满了整个山头,一种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种感觉只有多年扎根林业的人才深有体会,有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张玉君说道。

       张玉君告诉记者,林业工作是辛苦的,需要爬山涉水,随时掌握实际情况。“但是我们现在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改变了传统林业相对粗放的工作方式,让工作更高效,更精确。”

       一步一个脚印,张玉君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出于对林业的热爱,她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学术追求。在工作中,她始终聚焦问题想办法、针对瓶颈出思路,以浓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林业工科技工作。在关键时期,她白天深入基层搞调研,晚上进行归纳分析,还要挤出时间找资料,有时累得一个人悄悄地哭,但哭过后擦干泪水,继续前行。她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围绕豫西地区的苹果、枣树、大樱桃、泡桐、核桃、花椒等树种,深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进行科技攻关,为林业工作扎实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2年来,张玉君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林业科学研究与推广项目21项,起草制定国家、省级标准10余项,培育林木良种6个,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地厅级科技奖10余项,为科技护林、科技育林、科技兴林探索出了新路子。在潜心科研的同时,她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动林业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转化,扎实做好基层调研、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活动,先后开展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训林农2000余人次,技术服务6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0余份。

大山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没有自来水就和群众一起喝“破池”水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想实现人生价值,都想延长生命长度、增加生命厚度。张玉君克服各种困难,推广农林技术经验,守护人类共同的生命家园,以此惠及子孙后代,这便是林业人张玉君的精神内涵和铮铮誓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后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保护好家乡的青山绿水,用自己的技术为三门峡林业服务,为三门峡林业做贡献。”张玉君说道,“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只有爱这片森林,舍不得让大山受到伤害,才能干得了这份工作。”

       翻山越岭,实地查看,调查记录,大山里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张玉君的脚印。工作以来,她先后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林业科技推广、经济林和林木种苗等工作,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松阿扁叶蜂、中华松针蚧在卢氏东湾林场、官道口、杜关、灵宝苏村等地爆发成灾,公路两侧受害的油松林树叶远看像火烧一样,开展防治药物筛选试验刻不容缓。

       由于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张玉君正值青春年华、梳洗装扮的年龄,但为了及时了解虫情、控制虫情,她和男同志一样,天天穿着胶鞋、戴着草帽,在卢氏、灵宝人迹罕至的山林里穿梭攀爬,开展虫情调查和防治试验,在大山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吃住都在农民家里,没有自来水,就和群众一起喝“破池”的水。没有交通工具,全凭两条腿。清晨天刚蒙蒙亮,张玉君就背上干粮带上水壶沿着小路爬山,两个小时到达林区小班开始工作;中午,在山上吃馒头、喝凉开水;傍晚,她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山时,经常累得坐在坡上往下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系统调查和反复试验,在全面地掌握了松阿扁叶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她确定了防治指标,筛选出了有效防治松阿扁叶蜂的生物、化学和仿生杀虫剂,终于探索出用敌马烟剂和生物制剂大面积防治松阿扁叶蜂等膜翅目成虫的新技术、新路子。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终于控制住了虫害的发生,保护了森林的安全。

1993年建起三门峡市林木昆虫标本室,填补项目上的空白

       冬春季节,风大草枯,一有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她敏感的神经。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有着“踏遍千山,只为山更绿”的梦想。

       “山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自然会回报你。我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点看着大山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这绿水青山就是对我们护林人最好的回报。” 张玉君说道。

       每年忙过春季的防治时节,张玉君就下乡采集制作标本,足迹踏遍林区的沟沟坡坡,采集昆虫标本600余份,终于在1993年建起了三门峡市林木昆虫标本室,填补了这项空白。

       “当这一切来临时,连我自己都有点措手不及,真的很开心。当时付出那么多,在那个时候都变成了云淡风轻,值了!”张玉君说。

       多年来,她一直把目光聚焦在她深爱的林木,为了能弄清林区的地形地貌,她背着仪器爬山头、攀悬崖,哪里山高她就往哪里爬,哪里沟深就往哪里下,在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头上,反复测量,手上、臂上、脚上、脸上都留下了被荆棘划破的血痕,这些艰辛的付出,终于绘制出了三门峡市森林病虫害分布图。

        2017年,河南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三门峡的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面积大、任务重,林站人手少,同事都劝手腕受伤的张玉君留在站内工作,而她为了减轻同事工作压力,自嘲地说,“轻伤不下火线”,执意带着护具,深入到卢氏、灵宝、渑池林区,为基层同志培训普查技术规程、树木形态识别、平板操作、统计要点、分类方式等,认真地拍摄、记录各项统计数据,一一输入平板、上传系统,一直坚持到2018年底外业调查完成。调查过程中共创建表格数136951个,录入GPS点97370个,记录图片数39319张。调查结束时,她的脸上、脖子上、胳膊上,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被紫外线灼得脱了几层皮,晒得斑斑点点。她对山上的林木树种、特征、年代了如指掌,她说,“在一望无际的绿色中,我感觉特别有林业人的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点皮外伤不算啥。”

        作为一名大山的守护者,这位女林业人用自己的执着,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知疲倦地行走、巡查,守护着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漫山遍野的绿色。(黄河时报记者 阴波)

(原载于2020年5月14日《黄河时报》16版)